一、概况
以县卫健局主导、县人民医院为主体、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(蕲春县医共体总医院,以下简称县总医院),着力构建“县总医院(县人民医院)+28家医疗单位+333个村卫生室(社区卫生服务站)”的“1+28+333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模式,实行一体化管理。统筹县域内政府办医疗机构(县人民医院、市二医院、县李时珍医院、县妇幼保健院、县二医院、县五医院、县精神病专科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、社区卫生服务站)医疗资源和业务发展,人、财、物等由县总医院统一管理、统一调配。
县总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实行“一个机构、两块牌子”,县总医院(县人民医院)为县卫健局所属正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,设党委书记1名(由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兼任),协助党委书记抓日常工作副书记1名(正科级),院长1名(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兼任党委副书记),其他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核定。县李时珍医院、县妇幼保健院党委(党总支)书记兼任县总医院(县人民医院)党委委员,内设综合办公室、健康管理公共应急部、医疗事业部、产业发展部、内部控制管理部、人力资源部、医保财务审计部、数据信息部等8个机构。在县总医院完成正式组建前,原则上冻结干部人事工作,各医疗机构保持现有机构规格、单位性质、公益属性、人员身份不变。
二、主要目标
2023年底,基本完成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和布局,健全完善支持医共体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,创新完善体制机制,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,形成科学有序和系统连续的就医新格局。到2024年,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初见成效,实现“大病有专家、慢病有人管,群众得实惠、医院得发展、基金得保障、政府得信誉”的改革目标。在充分借鉴黄冈市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,促进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,逐步建立全域一体统筹、资源分配合理、内部管理规范、有序分级诊疗的医疗事业新体系和健康服务新格局。
三、亮点工作
(一)创新业务管理模式。着力构建“3+2+1”的业务管理体系,充分发挥县域有限优质医疗资源优势,构建了新型的“上级带下级、一级带一级”的发展新模式。
(二)优质资源下沉力度大。全县组建成立帮扶团队35个、选派业务骨干人员 177人,实现下沉帮扶全覆盖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医疗服务。
(三)分级诊疗成效好。已经实现医共体双向转诊,逐步建立了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。
(四)特色专科共建。结合医共体总医院和各分院的实际情况,聘请李红良教授团队帮扶县总医院学科建设,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帮扶,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专科,提升了整体医疗服务能力。
(五)推进了后勤服务社会化。依托健康产业公司,对医共体内涉及的后勤服务进行市场化社会化运营,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,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。
(六)推行耗材二次议价。今年以来,县总医院(县人民医院)率先在医院推行耗材二次议价,实现节约支出500余万元,有效达到了降本增效目标。
(七)推动医保基金预付管理。加强与医保部门沟通,制定了《蕲春县医共体总医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付管理分配方案(送审稿)》,完成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预付总额核定预付机制建立、监管体系明确等具体事项。
(八)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。组建由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推进市二医院黄冈市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,打造“蕲春样板”。